石化集团化工热电公司肩负化工园区能源保障使命,锚定“安全生产、保障供应、服务园区”目标,以“精细管理、精心操作、精益生产”为核心抓手,实现稳定保供和能效优化的协同增效,服务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精细管理 织密“园区能源调控 + 园区防汛监测”双网
公司紧扣“蒸汽——电力协同供应”核心需求,以精细化管理打通安全与效能关键节点。
1.能源调控精细化。聚焦自动电压控制(AVC)系统与蒸汽管网调控联动,细化“AVC点表”参数管理。不仅对发电机母线电压、无功功率等电气指标实时值、目标值精准配置,更同步关联化工园区蒸汽负荷变化,通过AVC系统自动调节发电机励磁,既保障电网电压稳定在最优区间,又避免因电力波动影响蒸汽输出压力。上半年累计降低无功损耗约8%,为化工企业连续生产筑牢能源基础。
2.防汛监测精细化。针对雨季强降雨频发、园区排水管网复杂的特点,将防汛监测纳入精细管理体系。依托电气监控管理系统(ECMS)与分散控制系统(DCS),增设潜水泵、厂区排水管网及园区排水接口的液位、流量实时监测模块;搭配红外热成像仪对电缆沟、化工辅机配电室、蒸汽管道支架基础开展“立体式巡检”,排查防汛隐患多处,确保电气设备与防汛设施零带病运行。
二、精心操作 守牢“园区能源调控+园区防汛应急”双线
生产运行以“精准供应园区负荷、精细防控防汛风险”为保障准则,兼顾蒸汽能源保供与安全底线,落实各项规章制度。
1.日常操作精准化。值班人员紧盯 DCS 系统内 “机组负荷、主蒸汽温度、压力、化工循环水泵电流、除氧器水位” 等核心参数,实施 “秒级监控 + 动态调整”;针对园区化工企业昼夜蒸汽需求波动,精准执行负荷调节指令,确保蒸汽压力稳定在1.0-1.5MPa区间,上半年化工蒸汽供应保障率达100%。同时严格落实“巡检标准化”,加密对锅炉、汽轮机、发电机等设备的巡检频次,重点排查轴承温度、润滑油位、蒸汽管道法兰密封性等隐患点,提前发现并消除设备异常,避免非计划停机造成的园区蒸汽断供风险。
2.防汛应急规范化。防汛关键期同步执行 “园区防汛特巡制度”,遇降雨天气每2小时核查一次各雨水收集池液位、排水管网通畅性,重点检查化工辅机配电室防水密封性、蒸汽管道支架基础沉降情况;常态化开展“电气设备进水处置、蒸汽临时切断、防汛应急供电”实战演练,提升突发情况处置能力,确保汛期园区能源供应“不断档、不打折”。
三、精益生产 深挖“园区能源调控 +园区防汛应急”双潜力
化工热电公司立足化工园区保供使命,从设备运维、技术改造、成本管控三方面发力,实现“保供、防汛、降本”协同推进。
1.设备运维精益化。推行“状态检修+化工设备专项维护”模式,通过在线监测数据精准判断发电机、蒸汽锅炉等主设备健康状态,将传统“定期按需检修”转为“定期复查检修”,上半年减少不必要检修项目。同时针对园区防汛需求,提前完成潜水泵、排涝电机全面检修,对厂区排水管网与园区管网衔接段开展“清淤 + 防腐”专项作业,更换老化阀门,确保防汛设施“随时能用、用之有效”。
2.技术改造节能化。实施锅炉疏水泵改造、化工蒸汽管网保温优化、辅机循环水泵变频调速改造等项目,机组发电煤耗同比下降,蒸汽管网热损耗降低,为企业减少蒸汽成本支出贡献力量。
3.成本管控精细化。对备品备件(如蒸汽阀门、循环水泵密封件)采购、库存、领用实行“全流程核算”,严控非生产性支出,上半年生产环节成本显著降低。同时优化防汛物资管理,按需储备防汛沙袋、应急照明、蒸汽临时封堵工具等物资,避免冗余库存,实现 “能源保供有力度、成本控制有精度、防汛保障有深度”。
当前,化工热电公司上下围绕“保供降本”核心目标持续发力,在前期“三精”管理基础上,进一步落地技术优化与设备升级组合措施。通过AVC系统深度优化提升电压调控精度、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减少电能损耗、淘汰高损耗老旧设备降低运维成本,多管齐下推动无功损耗率逐步降低,切实将管理效能转化为生产实效。未来,将持续深化“三精”管理体系,以更严的安全标准、更实的执行举措,不断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经济性,为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、高效的能源支撑。